您当前位置 : 首页  组织建设

推进高校课堂革命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03-26   来源:党委办公室   点击:48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把握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精准发力,其中,推进高校课堂革命是重要一环。

 

课堂革命表现为教学过程外在形态的转变 

  近年来,国家围绕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这一核心使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如启动“四新”建设、实施“双万计划”、打造“金课”、深入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重塑基层教学组织等,其中,推进高校课堂革命被视作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之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断改变着教学方式,但始终未能取代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状况往往成为人们直接观察一个国家或一所大学教育质量的窗口,也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或一所大学教育水平高低的依据。教育教学改革及质量提升只有深入落实并体现在具体课堂中,才能算走完最后一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我国高校的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渐缩小。但是,当前高校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课程体系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有待更新等问题。因此,高校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革命性改造,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培养造就一流人才。

  实现课堂革命,就是要实现课程和内容革命、过程和师生关系革命、考试与评价革命。在课程与教学内容上,做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产学结合、产教整合;在教学过程与师生关系上,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诱导、教学相长,将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在考试和评价取向上,将一次性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变为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结合、单一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结合、横向评价与自我增值性评价结合。

 

课堂革命是教学内在实质的更新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校、社会都致力于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采取系列措施努力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呈现出新变化和新气象。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对这些不同要素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不同,课堂教学结构形态、模式、功能及其效用也就不同。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活动单纯看作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教师被视作传授知识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受教对象。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实现课堂革命,必须从根本上改进教学观念。

  教学的本质并非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知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在人的发展中,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是重要的养料和手段,本身不是目的。同时,知识不是既定的、现成的和静止不变的,不是从书本或教师那里可以简单移植或注入到学生头脑中的实体,而是在教学特定情境、师生双方特定交往活动之下,通过教学主体建构生成的创造物。生成性、平等性和差异性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多重主体间构建生活世界的交往实践。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等思想,已经触及了教学过程交往的本质。

  当然,大学课堂活动及其交往,不是随机的、个别的和偶发行为,而是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设计构建,各个方面都具有教育指向性。课程是精心选择策划的核心素材,教师是学生学问和生活的向导,诸多课堂要素,也都体现着全方位育人的细微构思。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不再是被动地等待和接受教师的给予与塑造的对象,而是课堂生活和生命的设计者、参与者、创造者和评价者,他们与教师一道共同探讨、共同演绎和共同展现生命历程及其价值,课本、教具、空间、试卷、表格等都成为他们共同用心用情生产和制造的产品。

  交往也蕴含着解放,二者相互依存、共生共进。交往使人从机械认知关系和固化秩序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平等的有温度的生活世界;同样,通过知识可以获得解放和发展,获得更新更高、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品质,进而在多元交往和平等交流中激发出人的思想、分享多元经验、认识多元社会,创造美好的新生活。因此,只有对教学本质作解放和交往意义的理解,方能将课堂革命真正引向深入。

 

创造有利于推进课堂革命的内外部条件 

  教学观念革新并不能自动自觉地转化为课堂革命实践行动,而是需要创造相应的内外部条件。创造有利于推进课堂革命的内外部条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首先是激发动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对课堂革命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他们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当代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思想、新标准和新方法,认识到外部世界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要求。尤其是认同和接受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先进教学观,认识到自身教学与先进理念之间的差距,激发师生参与课堂革命的热情。

  其次是加强培训。建立职前与职后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短线与长线结合、个体与群体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的一体化培训网络。切实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发展高校助教制度、教研室集体研课磨课制度,规划和组织好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定期不定期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师培训,学习教学理论,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教改经验。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要承担起做好顶层设计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引领教师教学改革、制定教改标准、搭建教师教学交流平台、评价教师教改成果的先行组织者和先进组织者角色。二级学院、专业和课程组要积极支持配合教师发展中心工作,在本单位本领域开展经常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高校之间要密切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协作,建立教师发展和教学改革联盟组织,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组织深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培植先进成果,推广先进经验。强化教师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培训和交流的国际化。

  再次是建立机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高校师资结构和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多数高校中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专业素质好,研究水平较高,但仍需要持续提高教学能力。对此,高校要加强系统化培训,要有专门时间、学程、课程规定以及具体考核要求;要建章立制,破除“五唯”,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能力考评、荣誉奖励中,真正加大对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考察评价的权重,使教师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进而从内心愿意为教学工作和提高质量作出更大努力。

  最后是加大投入。教学改革需要全方位投入,既包括高校领导与师生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情感投入和品质投入,也包括物质投入和技术投入。因此,高校要加大教学经费和设备投入,切实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技术,改善教学环境,为实现教学现代化、信息化和个性化,建立良好的质量文化创造条件,加大教学改革支持力度和教学成果奖励力度。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革命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等特征,不能图一时之功,必须时时用力、久久为功,要有长期思想准备。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应有足够的耐心、恒心、责任心和宽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