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三联 大爱江淮
——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
(2015年4月18日)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正处于从理论层面向现实层面转化的过程中。我校高度重视,成立了校级层面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小组,确立了“一条主线,三大平台,四大途径”的工作思路,以培养大学生“爱心、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为目标,全面推进我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开展。根据学校总体要求,校团委成立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
党团校阵地建设凸显理论自觉。学校认识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首要的是要解决好“内化于心”这一根本问题。学校党团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团干部培训并作为主干课程进行安排,每月固定的党团活动日,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全校团支部书记集中学习和分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知识和热点问题,举办核心价值观解读会,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并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成长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成长之痛”,比如人际交往压力、择业定位不准等问题,增强针对性、吸引力。组织开展最美班级、“最美团支书,魅力团支部”年度评选活动、发掘优秀大学生典型,树立模范榜样。
青马工程引领价值取向。学校认识到推进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分层次、有重点、有办法,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通过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组织和基层团支部干部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方式,着力扩大受训面,努力推进大学生骨干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我校骨干培训代表杨澜等四位同学参加了安徽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在他们的带动下,共有前后两期400名各级学生干部参加了安徽省大学生骨干网络在线学习,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激发学生斗志,为祖国发展奋斗终身。
新媒体助推价值观宣传。结合各级学生组织资源,建立网宣员队伍,创建校团委公众微信平台,协助校园APP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团委新浪微博1280人、腾讯微博关注人数为2648人、微信关注2510人,发布文章210条 ;校团委微信跻身“安徽高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榜单”前10位。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号召组织全校进行十八届四中全会、国家公祭日集中网宣工作10次。 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全校近六千名师生参与,转发团中央、团省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博链接3000余条。广播台全年播音天数达200天,学校网站、院报、新媒体等报道播送有关新闻消息数千篇次。
着力构建“公益三联 大爱江淮”思想引领平台
突出“践行”精心设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使广大青年学生“内化于心”,更大的难题是如何寻找一种乃至更多更好的路径,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做到“外化于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觉行动。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志愿服务”是最大的实践平台!不仅人人可以做到,而且人人能够做到。但是,在高校进行“志愿服务”基本局限在青年志愿者协会且参与的人数有限,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广泛推进有很多困惑。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的优点,有所突破呢?在反复权衡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和特点,进行了一些探索和“顶层设计”。决定组建学校层面的“安徽三联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总体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我校经济学院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学社及过去的工作基础,联合安徽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安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成立“安徽省青少年法律志愿者中心”,展开面向全省的青少年普法工作;第二个层面,进一步发挥学校现有的9个青年志愿者协会作用,整合资源,扎扎实实地在大二至大四学生中重点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工作;第三个层面,组建学校层面的“中心”,重点面向大一新生,全面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以“公益三联 大爱江淮”为宗旨,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理念;中心愿景“学以致用,奉献自我,致力公益三联;锻炼自身,关爱他人,共创和谐社会”;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素质拓展及素质测评体系,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参加志愿服务时间不得少于60学时;目标是:使每个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能够普遍具有“爱心、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
建立组织认证体系。中心是全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组织机构,建有章程,将志愿者服务类型分为九个大类。
志愿服务成果丰硕。近年来,以各二级学院分中心、服务队为依托,建立了50个志愿服务基地,基本形成了项目长效化、参与全民化,服务定点化的志愿服务体系,中心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为重点,在9个方面开展了30类活动,共计参与人数20676人,活动次数527次,其中以义务献血为例,无偿献血学生人次达700人,累计332210ml。党团员带头做志愿服务成为常态,推动了志愿服务活动走向常态化,全民化,定点化,并以合肥市为中心,逐步在江淮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校园无偿献血、帮扶校内困难学生、关心关爱儿童老人、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方面有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我校申报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参与式教育” 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得首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的民办高校。西部计划深入人心,2014年7月,我校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左唐红和计算机工程学院的李宗2名同学入选2014年西部志愿服务计划,分别前往新疆四库车县政府和太湖县团县委开展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南京青奥会我校大学生志愿者李建在奉献中绽放最美青春。
着力打造“竹稞大讲堂”传承传统文化平台
主阵地融入新元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该只有一种途径,而应该具有多种方式。我们在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同时,也在着手思考如何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更加彰显大学传承文化的功能。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同时,我校牵头发起,联合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大学哲学系、中国科技大学中华文化大讲坛,成立了“安徽竹稞学宫文化研究中心”,着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安徽地域优秀文化的收集、挖掘和研究;同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专门设立了“竹稞大讲堂”,请名家进校园在普及传统文化的同时,把聚焦点聚集在安徽地域优秀文化上,让广大学生增进对安徽文化的亲切感,更加热爱安徽。如省博物院副院长郑龙亭教授举行的“中国人类起源和探索”专题讲座中,重点介绍了繁昌“人字洞”发现和挖掘的详细情况,增强了同学们的自豪感。我们在全省高校设立了唯一一家剪纸文化中心,同时,还开展了合肥市“非遗进校园”—走进安徽三联学院展演。展出的吴山铁字、庐阳剪纸、庐州泥塑、武郎面塑等艺术作品让师生们赞叹不已。活动中,非遗艺术家们进行了现场教学与授徒,将基本的传统工艺教授给有兴趣的同学们,同学们受益匪浅。
探索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站在大思政的高度,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常态化。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增强基地建设的有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公益三联 大爱江淮”志愿服务等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凸显了主阵地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突出地位。2014年暑期,全校各级团学组织以“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为主题,开展了“双百”和“万人”行动,组建“天翼”专项全国重点团队1支、校级重点团队10支、院级重点团队20支、院系及各学生组织自主立项团队86支。近万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集中组队或就近就便分散实践的方式,在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了爱心支教、环保宣讲、普法宣传、医疗卫生、就业创业、城镇信息化建设调查、文化传承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充分展示了三联学院学子求真务实、健康文明、奋发进取、吃苦耐劳的良好精神风貌,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人民网以及地方官网等媒体多角度的广泛报道我校社会实践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安徽三联学院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和省学联授予“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这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高校。2014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同时揭晓,我校推报的由商学院李源晖辅导员指导的《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总体幸福感调查研究》调研报告荣获三等奖,这也是我省民办高校唯一获等级奖的调研报告.“天翼”专项社会实践团队荣获201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高校优秀组织奖”。
着力搭建“主题教育活动”凝心聚力平台
主题教育滋养内涵。充分发挥主题教育活动强大的感化功能,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2014全年深入开展了“中国梦•三联行”百场报告进校园讲座30多场,活动参与学生高达8500人次、“爱校征文摄影比赛”、“校友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大大系列讲话集中学习分享会”、“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感恩寄语母校”、“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雷锋月”、“五四表彰”大会、“庆祖国母亲九十五周年华诞系列活动”、“一二九运动”、“首个国家公祭日”、徽风皖韵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百余场,积极引导广大同学坚定理想,文明崇尚,积极实践,凝聚力量。
文明礼仪修炼齐身。针对各种交通陋习开展“文明交通行”活动,组织志愿者在校园周围主要交通路口定期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在食堂、美食街、超市等人群密集地发放文明交通宣传单和调查问卷。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团省委要求开展“文明餐桌”行动,要求就餐学生进行“光盘行动”,主动送餐盘文明行动。围绕“清朗网络 青年力量”成立网宣员队伍,积极在贴吧、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发布各类文明评论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的原创文章。针对校园不文明现象,发动广大青年志愿者集中进行整治,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传播正能量,成为谦谦学子。
诚信体系正面取向。以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为载体,开展一系列诚信活动,呼吁“讲诚信受益、不诚信吃亏”理念。指导校学生会及权益服务部开展工作,畅通民主渠道,倾听学生心声,及时了解学生中的普遍需要,切实关注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每两周一次检查生活区食堂、商业街食品卫生等工作,倡导商家诚实劳动、诚信经营、诚信做产品。倡导同学讲诚信行为,扎实开展“我为诚信代言”活动,倡导诚信考试,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考试,从而为自己的努力交上一份最真实的答卷。
近年来,我校在着力构建三大平台的基础上,还不断通过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加大力度,引导广大学生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虽然我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省的要求相比、与我校广大学生的需要相比、与其他高校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今后,我们将按照中办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有关部署,以及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持之于恒,久久为功,长抓不懈,努力为我校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发展做出新贡献。